
一个集法律、金融、投资一体的具有强大检索功能的专业公众号,提供金融投资及法律实务的干货文章资讯及服务,提供法律、案例、商标、企业信用等综合查询服务。
一、传统并购基金
传统并购基金的运作模式,是指通过控股或较大比例参股标的企业,以管理提升、整合、重组等方式,提升标的企业价值,最后通过退出来实现投资收益。传统并购基金在并购基金运作手法上,与国际资本市场风格较为类似,着眼于产业长期投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包括鼎晖投资联合高盛并购双汇集团;弘毅投资整合中国玻璃上市等。该模式可图示如下:

劣势:在我国,这一模式的限制,常表现在我国企业控股权取得较为困难:(1)融资渠道少;(2)国有控股限制;(3)民营企业家通常不愿放弃控制权。
解决方式:为突破这些限制,可采取的手段包括:(1)充分发挥并购基金管理人和出资人的资源网络优势,在行业和政策面临较大变化时实施并购;(2)联合国内外行业龙头进行行业整合类型的并购投资。
二、“PE+上市公司”并购基金
“PE+上市公司”并购基金的运作模式,是PE(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与上市公司(或关联人)共同组建基金管理人,发起并购基金,并购方向围绕该上市公司战略发展产业链。基金设立时,具有明确投资方向和退出渠道,投资周期相对较短。上市公司与PE机构合作,双方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挥资本运作整合能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包括天堂硅谷+大康牧业;鼎力盛合+华英农业等。该模式可图示如下:


劣势:如果PE机构缺乏资本之外的核心能力,则掌控能力不强,超过半数“PE+上市公司” 并购基金沦为“僵尸基金”。这就要求并购基金管理人加强资本之外的核心竞争力,强化自身在“募、投、管、退”各阶段的核心能力。
三、嵌入式并购基金
嵌入式并购基金将其资金或资产嵌入上市公司的并购项目运作中,通过上市公司主业和利润的改善,实现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和资产增值出售。嵌入式并购基金围绕上市公司运作,但不会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而是以其专业能力和所控制标的资产,帮助上市公司实现产业转型或升级。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包括嘉林药业借壳天山纺织;赛伯乐入股美利纸业等。该模式可图示如下:

四、PMA(A股并购基金)
PMA(A股并购基金),即通过并购重组在A股市场运作的私募投资基金。主要运作方式是,并购基金通过受让、二级市场交易等方式控制上市公司,重新规划上市公司的业务战略方向,注入受市场欢迎的新兴产业资产,改善上市公司,从而实现上市公司市值的提升。通过注入新兴产业、新概念的资产,从而实现上市公司市值迅速增长,达到股权增值的目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包括九鼎集团并购中江地产;中科招商控股海联讯等。该模式可图示如下:

证监会对高杠杆收购上市公司持较为谨慎的态度:2016年7月27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强调:全面规范资产管理业务运作、强化投行业务管控,现阶段给予一定的缓冲期,逐步压缩通道业务规模,要强化投行业务的内部管控:(1)新修订《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提高券商通道业务成本。(2)再融资相关政策新增两大窗口指导,限制5%以上股东以高杠杆参与上市公司非公开增发。
五、海外并购基金
海外并购基金的主要运作模式,即首先由并购基金收购中国境外标的公司,将业务引入中国市场进行整合;继而境外上市公司私有化,回归A股上市。该模式的突出特点是海外技术、产品嫁接中国市场,实现跨市场套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包括中信资本并购美国林肯工业;分众传媒回归A股等。
该模式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海外技术、产品嫁接中国市场,图示如下:


海外并购行为正在引起监管部门的密切关注,外管局对此表示:“现在企业 走出去增长速度有点快,对外汇供求肯定产生影响。我们支持真实合理的海外并购,也希望是那些有能力、有条件的企业去做并购,而不是为了面子或者政绩,去进行蛇吞象大规模并购行为。”
六、敌意收购并购基金
敌意收购,是指收购主体在未经目标公司董事会允许,不管对方是否同意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收购活动。通常敌意收购对象为上市公司,由于动用资金量较大,常常伴随着大量外部融资;目前国内敌意收购主要是以控制上市公司为目的的战略性投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包括宝能系竞购万科;富德生命人寿控制金地集团等。该模式可图示如下:

劣势:该模式的劣势也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1)杠杆过度,监管政策负面影响多,与PMA类似;(2)目标上市公司通常会启动反收购手段,提升收购难度;(3)舆论不友好,对“野蛮人”的价值发现行为认知不充分。这就要求并购基金,具有如下项目掌控力:(1)雄厚的资本实力;(2)高超且合规的融资能力;(3)信息收集和收购方案设计能力。
(作者:陈宝胜,复旦大学金融博士后,海德邦和投资有限公司总裁 来源:并购交易师)
点击关键词查看对应文章
关注法盛金融,回复以上关键字,可查看系列文章
欢迎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法盛金融投资”公众号
欢迎扫描右侧二维码添加法盛所执行合伙人王冰律师个人微信号进行互动交流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信息,除署名外,均来源于互联网等公开渠道,版权归原著作权人或机构所有。我们尊重版权保护,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谢谢!(联系方式:王先生,020-85201361,邮箱:wangblawyer@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