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分享金融、不良资产、投融资、房地产、公司纠纷、私募基金、资本市场、税务筹划、疑难案例等干货。
A股借壳交易中,资产估值,尤其是拟置入资产的估值,是重中之重,影响到借壳方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比例。由于估值主要是资产评估和讨价还价问题,在此不多讨论。
一种方案是上市公司拿这些资产与借壳方置换,交换拟置入资产中的等值部分(“资产置换”)。之后,借壳方把置出资产有偿或无偿地转让给老股东,极少数情况下,借壳方自己保留置出资产(如台海核电借壳丹甫股份,但借壳方不参与经营,而是委托原有管理层继续经营,借壳方承诺给15%的利润分成)。置出资产是有偿还是无偿给老股东,由双方协商确定。双方对交易方案都是总体评估考虑的。老股东拿走置出资产如果是有偿的,在置出资产估值、置入资产估值、转让股份的价格等方面,就会要求补偿。朝三暮四、朝四暮三的区别。如果是有偿,老股东即可以付现金(如360借壳江南嘉捷、贝瑞基因借壳天兴仪表),也可以是用名下上市公司的股份来换(如康恒环境借壳四通股份),也有现金和和转让股份相结合的(如中公教育借壳亚夏汽车、太阳能借壳桐君阁)。如果是无偿送给老股东(如罗欣药业借壳东音股份、天山铝业借壳新界泵业),那这十个亿、八个亿的置出资产,实质上就是壳费(可能只是部分壳费),是对老股东让出这个壳的补偿。有了置出资产的补偿,在其他方面,老股东的诉求会少一点。借壳方是国有企业的话,受国有资产管理法律的限制,较少无偿送给老股东。这一块比较简单,基本上都是由上市公司向借壳方发行股份,借壳方以其持有的拟置入资产作价,认购上市公司发行的股份。借壳方成为上市公司的股东,置入资产成为上市公司的子公司。本质上是换股。如下条所述,如果上市公司同时募集配套资金,可以同时向借壳方支付一部分现金,即用现金向借壳方购买一部分置入资产。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或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均须报证监会核准。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发行股份的每股价格有强制规定,不得低于市场参考价的90%。市场参考价为该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董事会决议公告日前20个交易日、60个交易日或者120个交易日的公司股票交易均价之一。由于发行股份的价格有规定,影响借壳方在上市公司持股比例的重要因素,便是对置入资产的估值。估值由专业评估机构根据置入资产情况、同行业类似交易作价等根据评估确定。交易双方的意愿也有影响。一是借壳方是否想套现。如果想套现,则上市公司用所募集的配套资金来支付一部分置入资产价款(比例不会太高,否则影响通过证监会审核的可能性,毕竟借壳目的不是马上套现),而不是全部换股。全部换股时,借壳方拿到手的是上市公司股票,没有现金。二是上市公司日后是否需要资金。借壳要证监会审批,借壳后再融资的,也要证监会审批。跑证监会,一件事是跑,两件事也是跑。如果上市公司有融资需求,跑一次证监会,同时办两件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下面太阳能借壳桐君阁、台海核电借壳丹甫股份、巨人网络借壳世纪游轮和北汽集团重组前锋股份,都在借壳或重组的同时,募集了资金,供后续项目建设之用。第三个考虑是使得借壳后公众股比例不低于10%。股本4亿股以上的上市公司,社会公众股不能低于10%。4亿股以下的,社会公众股不能低于25%。借壳方的股份不算社会公众股,而配套募集资金的股东所持股份,一般会算是社会公众股。社会公众股比例= 1-借壳方持股比例=1-置入资产估值÷(上市公司估值-置出资产估值+置入资产估值)如果借壳方有不担任董监高的小股东或借壳同时募集配套资金,以上“置入资产估值”替换为“借壳方的实际控制人所持置入资产的估值”。例如,20亿市值的上市公司,置入资产估值如果是180亿,不考虑其他情形,借壳后,公众股比例是10%【20÷(180+20)】。置入资产估值如果是300亿,不考其他情形,借壳后,公众股比例会是6.25%【20÷(300+20)】,这种情况下,为了满足公众股比例不低于10%,可在借壳的同时,募集一部分配套资金。例如,募集20亿,则公众股比例将为11.76%【(20+20)÷(300+20+20)】。为帮助了解真实市场状况,我们整理了15个A股借壳案例。
这些案例都是近几年内实施的,比较新,交易方案也各有特点。有估值高且名气大的,如360借壳江南嘉捷。有民企借壳国企的,如居然之家借壳武汉中商(上市公司原资产没有置换出去)。有香港上市公司私有化后再借壳的,如罗欣药业借壳东音股份。有老股东转让老股套现了的,如中公教育借壳亚夏汽车。序号
|
各类借壳方案
|
1.
|
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
2.
|
资产置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
3.
|
资产出售+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
4.
|
资产置换+资产出售+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
5.
|
资产置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募集配套资金
|
6.
|
资产置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股份转让(现金)
|
7.
|
资产置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股份转让(换股)
|
8.
|
资产置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股份转让(换股+现金)
|
9.
|
资产出售+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股份转让(无偿划转)
|
10.
|
资产置换+发行股价购买资产+股份转让(换回置出资产)+募集配套资金
|
序号
|
方案特点
|
1.
|
置入资产原在港交所创业板上市,先私有化(有少量股份没有收回),后借壳。老股东同时转让股份,拿回家8.6亿现金。
|
2.
|
原股东拿回置出资产,不是免费的,作为对价,转让了8000万股。原股东同时转让股份,拿回家10亿现金。
|
3.
|
原股东拿回置出资产,不是免费的,作为对价,转让了20%,同时收到3亿现金。
|
4.
|
上市公司只与借壳方的大股东一家置换资产。大股东置入资产单独作价,与置入资产其他股东估值标准不同。
|
5.
|
原股东拿回置出资产,不是免费的,作为对价,转让了13,334,000股上市公司股票。
|
6.
|
老股东掏现金买回90%置出资产。
|
7.
|
最简单的方案。民企借壳国企,上市公司原有资产不置出,保留在体内,单纯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不募集配套资金。
|
8.
|
置出资产真归借壳方所有,借壳方委托原有团队经营,奖励15%的净利润。
|
9.
|
配套募资50亿,是置入资产估值的40%。
|
10.
|
原股东通过子公司现金买回置出资产。
|
11.
|
央企之间借壳,上市公司只收购标的公司85%股权,15%的股东不卖。
|
12.
|
同一实际控制人名下资产置换,非借壳,但方案跟借壳一样。
|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信息,除署名外,均来源于互联网等公开渠道,版权归原著作权人或机构所有。我们尊重版权保护,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