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关注“法盛-金融投资法律实务”微信公众账号!
法盛-金融投资法律实务(ID:wangblawyer)
广东法盛律师事务所为不良资产投资收购、经营处置以及资管证券、基金信托等金融业务提供专业法律服务;提供股权投融资、并购重组、公司控制权解决方案,提供房地产合作、开发、转让纠纷法律服务;提供税务筹划、税务争议解决、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服务。诚邀各界人士的交流与合作!
来源:中国好创业
中国好创业小鲜肉团队整理报道:12月6日上午,前腾讯微博高管,现任微播易副总裁、个人撰写《社交红利》、《社交红利2.0:即时引爆》已成互联网畅销书籍。徐志斌先生登上创大主办的中国好创业大赛的舞台,他表示创业应该努力与用户对接,做出让用户想要的产品才是重要的事。
以下为演讲实录
一、衡量社交网络是否成功,看什么?
我们看到一个非常典型的三年的大周期,我们不用去讲历史,历史太久远,我们只从09年开始,09年开始所反馈出来的三年大周期让我们觉得很惊讶。因为09年是整个社交网络在中国大的开局年,我们之前说开心网,还有51,还有类似于爱情公寓还有类似天涯若邻等等,但是我们会发现,这些社交网络没能够真正成为,没能够进入用户的主流。
直到2009年微博这个战役打响,但是这个战役的打响最大的关键是什么?其实背后有无数的企业涌入到微博当中来,包括甚至新浪、腾讯、搜狐、网易都开通了微博的产品,其实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背后的关键数据。就是互联网人在后台一看,就相当于北美看美国人,就说在美国人那一边突然看到整个后台的数据,用户来源,突然发现说,有11%、9%居然是来自于过去他们瞧不上的脸谱,Twitter,这个数据一旦拿出来的时候,整个中国的这一片互联网人就开始疯了,那我们还要等什么?我们干吗不直接毫不犹豫地进入呢?对,当我一旦讲完这个之后,我们就能明白,你只要进入就可以了,你只要进入,时间窗口、时间红利、人口红利等等,都会给你带来巨大的结果。比如说你今天再去做吕总做的微信路况,同样做一模一样的东西,你还能再获取1700万的用户吗?永不可能,你今天再去做一个像李开复的微博大号,有可能吗?不可能。
这是一个宝贵的时间窗口,在这个时间窗口企业要怎么用呢?没有特别深奥的东西,进来、投放、给钱、找一批企业,找一批帐号,直接给钱,让他来发关于我的东西就可以了。因此不管是当时的维品会,京东还是美丽说,无外乎都是如此,找一堆的大号来说话,找一堆的用户来帮你说话。就足够了。
那么再接下来往下走的时候,整个事情就会变得不一样,2012年,首先也是在北美,2013年才是在国内,突然发现另外很有意思的案例,我和茂巍当时在微信,茂巍是在微信,我当年管的是腾讯微博开放平台。腾讯工作八年,在2013年的时候,我们突然看到一些案例,当时那个案例觉得很震惊,一进入社交网络就直接引爆掉。就像疯狂猜图,还有包括百度魔图有一款应用,我想大家可能还记得,比一比你和哪个明星像,这些产品一进入的时候,当时他们能够获得的用户量是80%,激活用户量。激活用户量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想在今天想要获得一个激活用户,你的成本是非常高的。比如说,前两天我跟从腾讯出来做互联网金融的CEO聊天,他说我要获得一个激活用户,我的成本是300—500块钱之间,这么贵。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我们和新浪的朋友聊天,他说,我在当年获得一个用户,我大概只要五毛钱,他讲这个产品其实叫做今日头条。他说我当年只要用五毛钱,现在15块钱,对,80万用户,一分钱不花,给到你,你可以乘以15块钱,乘以300块钱,或者500块钱的时候,它究竟省下多少钱?当时我们看到这种现象的时候,我们觉得特别震惊,我们以为是系统发生了问题,我们以为整个开放平台的后台发生了故障,就像茂巍要把一万个帐号砍掉一样。我们当时很紧张,带来安全团队,产品团队,技术团队在里面翻查,翻查这套系统千万不要出问题,API最好不要出现问题,因为一旦出现问题了;整个的腾讯依赖的关系链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和冲击,那个时候,大家今天说,耳熟能详大批的腾讯和大型公司的战略合作,有很多是我在带队谈。
比如说和百度,和全球最大的社交游戏公司的入华跟腾讯的一些合作,一开始也是我在里面谈。我们特别担心这个问题,因为一旦出现这个问题,意味着整个东西会被他们给复制走。在这个过程当中,当时直线会爆的对象都是大BOSS,要告诉他们说,我们来查了,我们大概发现的问题是什么样。
我们2013年全年都在快速看,2013年大量的运用更多地冒起,比如说大家熟悉的摩曼一天直接带走300万的激活下载用户,比如说脸萌,一天最高带走550万的激活下载用户。比如说像围住神经猫到第三天的时候,直接是2千多万的激活下载用户,我们到了13年底和14年初,我们才突然反映过来一个事情,喔天变了。变到什么程度?变到说,原来整个社交网络原来变成另外一个模样,这个模样变成说,你如果能够进来,你如果有足够的实力,那么你就能够成为和腾讯和百度和阿里相提并论,相比肩的一个非常棒的团队,非常棒的产品。这还不算严重,我们当去走道这些团队里面看的时候,这些团队我都去走过,要么去跟他们聊天,要么看去他们的办公室,要么去跟CEO谈,都深入聊了很多。
所以我们觉得很惊讶,很小的团队,3、5个人,2、3个人,屌丝的团队,这么一个小的团队,在这么短的时间,3、4天,5、6天,半个月,一个月,这么短的时间就能够获得几百万,几千万的的用户,让我们自己都很震惊。第二波浪潮由此确定。
二、第二波社交浪潮和之前有什么不一样吗?
我们说我们还会看到另外一些案例,还有什么案例起来?比如说像三个爸爸,一个雾霾的空气净化器,当然他天时地利人和,但是他也借助社交网络平台,崛起速度之快,在今天还有哪个空气净化器能跟他相并论呢?我们发现也没有。我们还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ROSEonly,这个也是一样,卖花的,居然也能够迅速崛起,这些当中我们都在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是什么样的问题左右着他们能够在一进入社交网络的时候,一个很小的团队,直接引爆掉,乃至于让微博和微信都俯身下来为他们服务?
这当中都没有矫情可说,我甚至还听说很多的段子,比如说微信今天如日冲天,微信今天依然还要去求这些创业者,说你来帮我推一下,在海外推,在海外帮我推荐一些微信。在这个能力当中,大家都在平等,但是他们都在如何做到的?在进入的时候就直接引爆掉的呢?
我们发现他们都在回答一个问题,今天的社交网络其实到了什么都不缺的地步,今天的社交网络到了你随便去搜索任何一个帐户,任何一个功能、产品,服务的时候,你都会发现给你的结果是几百个,几千个状态呈现在你的面前,什么都不缺,请问你要解决什么样根本性的问题让我来用你?让我来用你的同时还不算,这个情况还会发生得更加极端。什么极端?你在朋友圈当中,你在无数的群当中,你仅仅是一个信息而已,你在无数奔腾而过的信息当中,数千次上万条,几十万的信息当中,在无休无止的信息当中,如何一把把我抓住,把我抓住来用你?这是一个开始,然后是第二个问题。你还要让我把我的亲朋好友,同学同事都拉进来。
第三个问题,还有今天用,明天用,后天用,天天用。对,这个问题,回答得越精准,他们引爆的速度会更快,他们解决什么样的根本性问题?我们和创业者去聊天的时候,我们就问他,说你们到底为什么要想做这个东西,我们发现有一个非常简单的答案,这个答案让我迄今为止耿耿于怀,我相信茂巍也会疯掉。
他说,今天好像很多的产品,很多的功能,很多的服务地在微信上提供,在微博上面提供对吗?对的。但是答案是,你知道吗,朋友圈是一片荒漠,很多人都在这么告诉我,朋友圈是一片荒漠,我想看的东西我都看不到。什么意思?是说,今天当茂巍讲出那句话的时候,说,拼的是气质,大家知道,朋友选在刷刷的时候,都是讲这个东西,当讲到说,原来我们要去比如说要去两会的时候,一大片人都在举例,说有一个保险电话打过来,把电话放到电视机面前去,对方于是就说,原来你是政协委员在开会啊?对不起,我不打扰了。你还会听到什么呢?
大量的这种段子,这种段子在瞬间,乃至于你今天不想要知道天王嫂是谁都不可能。乃至于你想要讨厌天王嫂穿什么衣服,用什么化妆品,她是什么网红都不可能,你会变得比任何人都熟悉这个事情,为什么?因为海量涌入的东西当中,同志化也在同样严重,你自己给自己找的那些好朋友,找的那些趣味相投的好朋友,给你划定了很小的范围,以至于你的世界是同志的,以至于你的世界是荒漠化的。因此他们就知道我只要去解决荒漠化的问题就可以了,貌似微信好像很火热,其实还在一片荒漠化的过程当中。
三、作为腾讯出来的员工,我们在赌第三波浪潮
12年的浪潮,13年的浪潮,14年的浪潮,现在正好是一波新的浪潮的崛起,第三波大浪又开始重新打起。这也是我们在这个时间点,不约而同离职的问题。茂巍加入创大,我加入微播易,我们赌第三波浪潮我们能够抓住,我们认为第三波浪潮就在眼前,我们可以比较占便宜的能够抓住。因为我们有数据,因为我们懂业界。
但是第三波浪潮究竟是什么呢?好消息是,我们也不知道,和大家一样。但是,有另外一个事情是,我们当把产品、技术团队抓出来的时候,我们看到无数的数据,每天都在看数据,第三波浪潮会以什么样的现象,以什么样的数据呈现出来。
结果很有意思,第一个,我们今天不用讲他大的、多的数据,我们就讲今天特别熟悉的微信公众帐号的数据,我们发现在看这些数据的过程中,把它拉长到两年,因为微博易大概后台当中有几十万的公众帐号和我们合作,我们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关系去看他们的后台。有足够多的时间去看他们的数据,所以我们跟这些大号在聊的时候,我们跟他们一个一个谈,首先谈的就是,来,我们先看数据。当我们把数据看了之后,我们发现这种曲线呈现的非常直接,在曲线当中大家看到什么?直白地讲,上面三个下跌,用户在下跌,用户量在下跌,分享量在下跌。三个下跌,也就是如果你今天在做微信公众帐号,直白地讲,你的数据从今年年初开始,到现在就是一个下跌的状态。
但是另外一类数据是直线上升,什么上升?收藏的数据。为什么它会上升?所有的时间点年度都以今年3月份为核心,今年3月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也去问过,是不是微信做了一些动作?有,这个动作对于整个大的状态不产生影响。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我们调出了个人的微信小的微信公众帐号,和那些几百万几十万大号的那些帐号都调出来看,发现他们都呈现了同样的规律,这个数据点在那个时间异常上扬,因此我们判断说,可能那个时间当中,发生了很多的事情,用户行为,用户需要的东西,业界需要的东西,在那个时间点突然发生了变化。因此在这个时候,我们有一个结论先给到大家,那就是如果你今年还以你所谓的粉丝数和阅读数来作为KPI的话,我劝你趁早改,不要做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前两天我几家跨国公司拜访,因为毕竟顶着腾讯8年的老员工,而且微博开放平台的负责人,还写了两本畅销书,《社交红利》和《社交红利2.0及时引爆》而且还是微博易的副总裁,所以顶着这些头衔很多大的公司其实很乐意见一见。
但是我去了他的公司之后发现很惨,跨国公司一个月微信上面的投放,在微信帐号上的投放,直接下来是一百多万人民币一个月。一个精英的团队,那些简历拿出来可能诸位很震惊,就连BAT公司肯呢过看那些简历,都要留口水。我们能不能把他们挖过来?当是当我们看数据的时候惨不忍睹,惨到什么程度?300万的大号,那个企业费了很多的劲,几年时间拼命地耕耘,300万的大号;他的日活跃度是多少?不到1%的,不到3万用户。它100多万一个精英的团队。另外一个公司那么的投入下去的时候,他现在获得的用户量是7万多,你们知道他每天一个订阅号每天获得的阅读量是多少呢?2、300,他们说,我希望我明年的大号变成600万,我希望我的这个数据能够变得说,我7万的粉丝量,我能不能将我的粉丝量变成15万,变成30万,阅读量能否上到1千去?我当时听完数据的时候我都已经蒙了,这已经是5、6年前的事情了;你为什么还要再去做这个事情呢?这是第一个。
而背后更加严肃的事情是,整个用户疯狂增长的年度在今年3月份,大门已经直接关闭掉了。你去看曲线,你去看大量的曲线,都显示在至今年3月份以后,新增用户的曲线直接往下降,不仅仅下降,而且用户拼命地往外面跑,在逃离你的帐号。微信大盘的数据在拼命地上涨,微信的用户和时间,和微信的阅读两在拼命地上涨,大家大量用户的用户,新增量、粉丝量、阅读量和分享量都在拼命下跌。去了哪里?就去了,我们今天所处的第二个阶段,就是一进入就直接引爆的那些应用。去了正在发生开启的现在这个阶段,你的问题,你的应用,你的服务和你的帐号,究竟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以至于让我天天陪着你来玩?
我们说第二个阶段解决的是病毒扩散海量扩散,到了第三个大的周期的时候,又要开始解决另外一个问题,用户今天用,明天用,后天用,天天用,这是三日留存,7日留存,月留存和年留存和转化。你究竟要多大的转化量呢?你一个300万的帐户,能够转化多少为你的黄金用户付费用,和他每天要在你这里下单呢?如果你能够做到,它就会开始迈向另外一个阶段,这个帐号的帐号的定价会特别特别的贵。
因此我们在整个的这种收藏的数据当中,我们看到用户的便是什么?是用户开始提出要求,第一个要求是我的时间依然很紧张,我只有两秒钟的时间,载我这两秒钟娱乐的时间,你能否给我,像打飞机,像玩围住神经猫那么轻松的娱乐?但是请不要再给我简单糊弄我的东西?能否给我美轮美奂的东西?能否给一些让我觉得爽到爆,牛到爆的东西?你能否做到呢?如果你能够做到,我愿意留下来,我愿意跟你发生更多的关系,因此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自己在将微博易后台的投放数据,就是大概有40多万的企业在这里面投放的钱,大概有几亿人民币的钱,我们发现投放的行为当中,我们发现有一根曲线在直线上扬,那就是优质帐号。整个你的东西如果能够做得非常精美的话,不论你帐户大小,它的投放额和它的转化率都在快速地上扬,在这所有的下跌的曲线当中,这几根上扬的曲线是让人觉得非常舒服的,非常开心的,也是我们新阶段当中的我们把它称之为是辅助数据,辅助思考数据。辅助参考数据,我们说它还不是核心的数据,因为我们在确定第一波浪潮的时候,09年的时候,一看到老外的数据,我们马上就明白。
我是2000年毕业,当时一看到那个数据,就说,没什么问题,我们可以进入社交网络了。到了13年的时候,我们的那一波浪潮的确立是什么时候确立呢?我们居然到了13年年底14年年初的时候才确定那是第二波浪潮。
但是第三波浪潮我们明明感觉到它已经汹涌而来,但是它的核心数据、核心现象至今没有被确立,我们依然努力地在寻找这些数据,努力地想说究竟是哪些东西?确立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呢?还是回到那里面去,简单,因为如果一旦确立的时候,我只要往那里一站,比如说第一波浪潮确立的时候,我只要往那里一站,开通帐号,提供服务就可以了。到第二波浪潮的时候,之后的问题麻烦稍微发生一些变化。这个问题是什么?就是你好像要回答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你在用户什么都不缺的情况下面,你要解决什么样的根本性的问题,以让我一进来就在无数雷同的信息当中看到你,一眼看到你,来用你;来将我的亲朋好友同学同事都拉进来,今天用,明天用,后天用,天天用。原来是这样的,但是到了第三个阶段的时候,我们不知道,我们无法去精准地判断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动作,所以这个是我们在持续所谓的的原因。
四、聊聊微信数据背后的故事
先在同样做实事的情况下面,抽时间,去看看数据,去想想我们的数据能否给我们下一波的行为带来指引。因此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还会看到一个变化,这个变化就整个用户对于它的好友所发生的影响。
第一个数据,其实前面还有一个数据,这个是微信,微信的数据我今天就没再放了;是微信整个的大的阅读是依赖于用户的分享,但是这个分享量是在逐年的下降,人均分享量下降。另外一个数据在不断地变化在上扬,就是每个用户对他的好友所能够发生的影响在变得更大。就是说只要有一个用户愿意分享你的东西,愿意讨论你的东西,那么恭喜你,他能够给你平均的转化可能是1:5,1:3,我们在过去,在腾讯后台看数据的时候, 我们在过去所看到的数据是2:1,是两个用户能够影响一个用户,是两次分享能够影响一个用户。
但是随着这几年的发展,从09年—15年的数据,甚至到15年,15年的整个数据还没有出来,但是我们能够预判到这个曲线在直线上扬,单个用户对他的好友的影响在不断地加大。这也是第三波浪潮得以确立的另外一个辅助的数据,原来我只要去盯住用户行为,结合数据,我们是不是可以思考出这些答案和结论?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还会发现一些小的东西,我们会发现说,用户越来越懒,用户真的越来越懒,如果他越来越懒,那么请问你要做什么样的事情,你需要做什么样的事情?我们今天不讲大的创业,我们讲几个事情。
我们说微信公众帐号,前不久我们跟一批公众帐号在聊天。三个下滑让他们很难受。我们来给你支招,来教你怎么改,我们只是通过一个方向往里进。你能否把你的标题、板式、内容做得美轮美奂,做得特别棒,做得让用户一目了然,做得让用户一眼就能明白理解这个东西,那个板式你能否用三个小时去排,排到最后的时候还要去变态地去死扣一下,就是这么一个非常非常小的建议,将他们的阅读打开率从3%,跃升到15%,上升了5倍。就是这么一个非常小的建议。
第二个建议是,这个也是我们在判断第三波浪潮,虽然我们没有准确找到核心的数据,但是我们在依赖这些数据,我们给了他们第二个建议,这个也是我今天要给今天在座的诸位,我们说,今天如果你再去做一个帐户,没有任何的价值了,因为大门已经关闭,但是当用户越来越懒,当用户越来越依赖很棒的文章,很棒的服务,很棒的应用来和你发生关系,来收藏,把它收纳起来,每天通过它和你发生关系的时候,那么请问,我还需要去做自己的公众帐号吗?我为什么不能够将我自己优质的内容和所有的这些应用,所有的这些帐号,所有的这些合作伙伴、团队一起做合作?
这个我们称之为什么呢?我们称之为碎片化,长短化的接口,也就是你去确定你自己最牛的东西。你什么最牛?有些人他认为说,我搞粉最牛,那你就搞粉;有些人认为说,我的板式最牛,别人花三个小时排一个板式,我花半个小时就可以排得让觉得非常的抓狂,非常地喜欢。有人说我能写文章,那好,你就写文章,你把一个天王嫂的一个事情,写成能够突破一百万流量一千万流量,这是你的能力擅长。他们企业干什么呢?企业说,我的能力是天王嫂的这个商品当中,有我的一分子,你能否提及到它?
企业还可以干另外一些事情,企业说我还有其他的一些能力。但是这些能力能否碎片化?能否让人一目了然不要去想太多,马上就能够明白?碎片化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这些能力都自动地区分出来,最好你放心,最好的能力,最好你的产品和功能一定会有别的产品,别的服务,别的帐号来主动来求你合作。来主动地抓着你来合作。
比如说,在微博易的后台当中,一个帐号最好的接单子差不多的费用应该是20—30万的报价。可是这个报价当中如果他要稍微调整一下,一篇文章可以提到2、3家公司,可能他们所付出的费用会更高。而用户对它的认可反而也会更好。为什么?因为我们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长度,阅读时间会左右分享量和收藏量。短的文章,在今天的麻烦非常大,而相反,阅读5分钟以上,或者3千字以上的文章,能够让用户越来越喜欢它,深度的文章开始变得越来越受欢迎,所谓有干货的东西会变得越受欢迎。但是一个帐号在天天写的过程中,请问你能够让他写出多少有干货的东西?估计他的肠子都要掏空了吧?没有。就是企业将自己的能力提供给到帐号,和所有的每个环节的人自由去对接合作,反而会变得很好;长板的自由合作。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请问我们怎么样完成大家赚钱呢?今天付费都是企业在付费。
我们会发现另外一个方式,我们会发现其实这些长板这些所谓的能力,这些你最擅长干的事情,你会发现它会被自动地提供出来,而别人来自由地和你来合作。如果大家今天在企业当中,你在做传播当中,你一定有一个事情非常有感觉,或者很感慨。那就是说为什么我的企业在传播的过程当中,这个东西为什么老是传不出去,因为没有人帮你讲故事,因为没有人讲你的故事。所以,其实传播当中有一句话是非常重要的,让别人讲述关于你的故事,而这种所谓的互惠接口就是把你的故事确立起来,让别人都主动地来抓你的东西,来主动地获取你的东西;来主动地去讲述你的故事。
五、你要KPI,你要用户量,你要访问量,没用
回到刚刚,那些网红,那个天王嫂她花了多少钱去做广告?今天刚刚看到的案例,三个爸爸,他花多长时间去做广告?没有。但是都是无数的群,无数的企业,无数的个体,都在求他,说请你过来帮我们讲一次课,请你过来做一次分享;我们都是妈妈,当戴赛鹰讲得很清楚的时候,下面这群人,都已经觉得很好,我要买一台空气净化器,当网红的文章铺天盖地的时候,大家都会说,网红都在用这个东西,都变成了天王嫂了,我是不是要用?故事在扩散的时候,你的东西会顺着故事在扩散,然后让自己变成一个新的所谓的网红。这个东西是什么?是你要去做帐户吗?是你要去吐老血去写你认为非常好的公关文章吗?
不对。这里面带来的一个变化首先是在于说,你今天企业过去擅长的,我企业要什么什么样的东西的做法,过时了,没用了。就好像你要KPI,你要用户量,你要访问量一样,没有用。用户不认,用户只关注于一个东西,你解决了我什么样的根本性的东西?用户只关注一个事情,你的这个信息是不是我的好朋友来传递给我的?你在这个变局当中,你怎么去树立自己的影响力,怎么样让自己的企业,让自己的创业的项目能够迎刃而上?怎么去做呢?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对于我们的整个的思考会很大,我们会发现整个市场的形态会向两边更加碎片,一边企业的需求会越来越碎片,一边帐号的能力,帐户供给出来的能力也会越来越碎片,你如何将两头碎片对接起来?如果能的话,那就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机会。
举个例子,当年百度不就是这么干的吗,百度将你无数搜索的需求,将你无数投放的需求结合在一起。其实我们为什么来微博易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因为当企业要无数碎片化和帐号的供应的时候,这个平台一定会非常的贵,这就是为什么它前不久刚刚融了3.2亿人民币的背后那个最简单的逻辑,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抛弃腾讯大好的前途,来加入这个创业公司的原因。但是这种趋势在今天在当下,都是一样。因此我们所看到的趋势,原来发现是这样,所以当我们在走下去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一些,我们说显性的观察在往后退,显性的观察正在变得不重要。
比如说,一个账号标题应该怎么起,一个帐户应该跟用户做什么活动,板式应该怎么排,这个东西现在变得不重要,什么东西变得重要呢?就是一个很小的问题,我们说廉价娱乐,说得更简单一点,你可以看一看用户,用户的投入产出比,用户给了你两秒钟的时间,你能否给他两个小时的开心?这是他的投入产出比,他一分钱不花,他能够在他的朋友圈子当中,特别有面子,这是成本,这是收益。成本是指他的时间,指他的脑力成本,指他的思考。收益指他能够获得的开心、面子、形象、体会,这就是腾讯为什么反复强调的用户体验。背后其实有这么一个隐性的东西在发生作用。
六、你要想的是,如何让自己在低成本,海量试错
另外一个,你解决了什么根本性的问题?
第二波浪潮第三波正在开启的浪潮,这个问题会开始变得越来越凸显。现在投资人都喜欢问,你解决了什么样的根本性的问题?我们在前不久跟两个创业团队见面,投了几百万去做APP,建完之后,我们跟他聊了一个小时,直接就劝他们,极力地劝他们,赶紧把APP停了,不要再做了。直接去开一个公众帐号,但是我们又说过,公众帐号本身又没有用了,你今天再去做公众帐号又没有用了,对吗?对。我们在极力地劝戒他,因为他们是一个垂直的门类,我们劝戒他们将整个行业垂直门类的信息都收集起来。第一个用自己的帐号做一个呈现,第个,将它打开来,让所有的甲方、乙方、公方、需方,都能够自由地在里面扔出自己的东西出来,让他们在里头发生自己的合作,发生自己的关系。
另外一个,你今天有一个大的问题,任何你的点子,不客气地讲,你非常棒的想法和点子,实际在开放平台上面,在我们眼里看来,都是有几百个一模一样的点子同时跑。你想说,可能别人在抄袭你,对不起,真实的情况是你可能在抄袭别人,因为别人可能在三个月前,在半年前已经跑完了;只是可能死了。你要想的是,如何让自己在低成本,海量试错当中,能够在那些尸体当中跑出来,能够在那些尸体当中找到自己要的东西,借此来回答我解决了什么样的根本性的问题。这个才是关键。
因此有多少个做不重要,别人在做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否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重要的是,你能否去将他们的优秀的特质抽离出来,结合自己的思考,重新做自己产品的快速迭代。在这个当中,真的已经没有所谓的抄袭一说,你想赤裸裸去抄袭都没用。为什么?因为他那么做已经证明他死掉了,证明那条路不通,你要做的是如何去借鉴他们死掉的原因,如何让自己能够在尸体堆当中爬出来,因此你要做的是借鉴,去看待别人的试错,并且把别人的试错纳入到自己的眼前来,所以这是几个非常关键的东西。因此用一个问题,用一个务须的问题来说,你如何在一天当中,用两年时间来海量观察用户,让他来告诉你,他要什么,他以什么样喜欢的方式来要什么,而你是否可以对接上去做出他需要的产品?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信息,除署名外,均来源于互联网等公开渠道,版权归原著作权人或机构所有。我们尊重版权保护,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谢谢!(联系电话:020-85201361,邮箱:wangblawyer@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