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盛金融投资
一个致力于分享金融投资、私募基金、不良资产、股权激励、税务筹划及公司纠纷、疑难案例干货的专业公众号,巨量干货及案例供检索。
12月冬天让人觉得遽然寒冷,天气如此,楼市亦是如此。
楼市各种「奇闻异事」喷涌迸发,这对每个房企来说都是场大困局。而企业经营发展,就是一个困局接着一个困局的攻破过程!
大佬们喊着「活下去」的口号抱团取暖,而无力破局的企业只能缩衣节食「排队等死」,祷告着在弹尽粮绝之前迎来春天。
1
这两月,与楼市市场逐渐冷清的截然不同的是,各大房企热闹非凡频上头条。
起初,各地的售楼处仍是门庭若市,里面夹杂着两拨人。一拨人是来看房买房,另一拨则是来维权,甚至打杂售楼处。
这种事件是媒体们最爱报道的,房企为了不影响营销,用退房退款的方式来息事宁人。一人得利鸡犬升天啊,于是全国爆发了浩大的维权大戏。
连绿城也陷入维权漩涡,其他房企无一例外,近期行业老大哥万科关于房子质量问题也频频被媒体曝光。
房子质量问题一直都是房企们共同的困局,整个行业都需要反省与改过,他们的借口无非是落后就要挨打,企业需要通过快速运转来应付资金上的压力。说更直白一点就是缺钱。
随着临近偿债高峰期,能借到钱提高融资成本在所不惜,借不到高管自己打包走人。11月以来,超30家房企发布融资信息总规模超过千亿。因融资困难,而濒临倒闭额企业不在少数。
借钱收钱同时进行,为了回笼资金,纷纷推出首付分期、特价房、赠车位等优惠措施。一个个房企拾起全民营销的利剑,再不行像正商集团强制全员买房,受不了的员工自动打包出局,简直一举三得!
而今年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随着调控仍不放松、房企去杠杆压力增大,这些困局容易让人走火入魔,只有少数人方能走回正道。
2
最近房企前11月各项成绩排行榜出炉,两极分化愈发明显。难以破局的企业深陷泥沼,而不断破局的企业表现出色,可以说今年大局已成型。
相对于房企上半年「增收又增利」的业绩来说,下半年集体销售融资趋弱,龙头房企仍维持着优势。
尤其是万科和恒大之间你追我赶,卯足劲争夺榜眼头衔。年中本在第三名的万科,放出6300亿回款的铁令后,如今已反超恒大。但在紧迫的时间内,完成年度目标仍是艰难。
而在上半年就已超过4000亿业绩的碧桂园,在8月份宣布「提质控速」刮骨疗伤后,的确看出其放慢了脚步。但是碧桂园仍稳居国内房企状元,全年创下超7000亿的业绩记录似乎已是定局。
保证公司的长远高质量发展将是碧桂园战略变动上的重点,这也应是其他房企应吸取经验学习之处。
在融资方面,近日碧桂园拟公开发行100亿元公司债券的申请已被受理,这将直接改善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在2018年上半年合同销售同比增长42.8%的前提下,碧桂园净借贷比率仅59%,自上市以来连续11年将净借贷比率保持在70%以下。
虽下半年全国土地市场经历了多宗土地停拍和推迟交易的事件,许多房企的投资部已经毫无作为,尤其是在限价严格的一线城市,出货都成难题。
于是拿地中心向三四线城市下沉,中西部城市群成今年热点。万科下半年大举拿地,如今已超碧桂园成拿地金额第一。
已大力布局三四线城、土储充沛的碧桂园意不在此,减缓拿地、降杠杆、稳健前行才是赢。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3
「房住不炒」的号召下,房企们纷纷变法儿谋求破局,多元化、拆分上市、去地产化等。
如今房地产市场早已不缺房子,而是缺好房子。于是房企们围绕「美好生活」的画卷,加大改善产品供应,不断拓展相关产业链。
年内已有近20家房企更名去掉「地产」二字,都想将自身的定位从开发商到服务商、运营商,谋求更多可能性。
12月7日,杨惠妍已由碧桂园副主席调任为联席主席。近两年,杨惠妍负责碧桂园教育的博实乐教育及碧桂园子公司碧桂园服务。如今教育集团在纽交所上市,而物业服务公司在香港拆分上市,且位居港股物业板块市值第一。
在传统物业服务的基础上,打造高科技智慧专属优质服务,可促使碧桂园在其他新业务板块的相互协同,例如农业、机器人、新零售业务等。
想象以后在碧桂园小区体验高智能物业系统,机器人为您服务,在凤凰优选社区门店挑选有机健康农副产品。
就在08年万科爆发质量门后,万科改革换面的建筑工程标准化便一直走在行业前端。碧桂园自主研发的SSGF高质量建造体系覆盖比例也不断在提高,预计2020年会覆盖所有项目。
SSGF体系不仅缩短工期让业主提早入住,更奉上工艺和质量有保障的精装住宅。
涉足物流地产、文旅小镇、长租公寓等,或跨界搞新能源汽车、搞大健康医疗、 搞体育娱乐等,纷纷跟风投入,看似都是蓝海项目实则无底洞。
一切都是在黑暗中摸索,只有有能力有实力的房企才有机会寻找到光明。
4
地产行业是少数带动多数人致富。为了人人有房住,兼顾社会责任,这样地产行业才能长久持续发展。
通过万科「王十块」和王老吉在08年汶川地震时陷入舆论两个极端的效益来看,慈善公益事业对于房企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人人自危下,万科说首先得自己活下去,而业绩第一的碧桂园仍躬先表率置身于慈善事业中。
据闻杨惠妍小时候的志向是当一名教师。杨国强在2002年拿出一半身家创办全国唯一全免费的慈善高中,便是杨惠妍推动建立的。
与过去大多企业「给予」扶贫模式不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碧桂园提出的「4+X」扶贫模式便备受关注。
其以建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等集团统一部署的规定动作,结合帮扶地区实际拓展的自选动作,一环扣一环扶贫模式。2018年碧桂园帮扶全国9省14县,面向超33万贫困人口。
一直以农民形象低调示人的杨国强,贫穷曾在他身上留下烙印。于是他努力带动更多的人致富,回报社会,包括自家员工、贫困人口等。
树大招风,稍有不慎便会成为众矢之的。然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最重要的是其反省和行动。每个人需要对社会、对客户常怀感恩,对生命和环境心存敬畏。
伴随着改革和创新,寒冷的冬天终将会迎来更加明媚的春天!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信息,除署名外,均来源于互联网等公开渠道,版权归原著作权人或机构所有。我们尊重版权保护,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