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盛-金融投资法律服务

信达10亿违约案有转机?最高法裁决庄胜房地产纠纷案再审

2019-12-18 法盛-金融投资法律服务

法盛金融投资

       一个致力于分享金融投资、私募基金、不良资产、股权激励、税务筹划及公司纠纷、疑难案例干货的专业公众号,巨量干货及案例供检索。


导语


12月11日晚,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有关北京庄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提出的诉讼,近日信达投资收到最高人民法院裁定,决定再审。

这意味着,信达10亿违约案或将迎来转机。
此前,信达投资、信达置业及信达北京分公司与北京庄胜房地产有限公司因处置不良资产产生纠纷,信达投资被判承担10亿元违约金。


信达10亿违约案案件始末


这是一场纠缠十年的官司。


公开资料显示,北京庄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随后获得北京二环宣武门“黄金地段”的土地开发权。2009年,北京庄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遭遇债务危机,拖欠中国银行湖南省分行、粤财投资等公司巨额债务,不得不寻找合作方。


正在此时,中国信达走入了庄胜地产的视野。


同年,信达投资与庄胜地产洽谈债务重组合作。根据协议,庄胜地产从债务中脱身,信达投资受让庄胜地产胜位于宣武门附近的A-G七个地块(国安府所在地块)的开发项目并进行投资建设。


信达投资出资4亿元设立信达置业,在信达置业获得A-G地块开发权的前提下,信达北分豁免北京庄胜近9亿的债务,之后北京庄胜将A-G地块作价约27.3亿元抵偿给信达置业,由信达置业代北京庄胜向信达北分偿还豁免债务之外的全部债务近12.8亿元。北京庄胜以人民币1亿元入股信达置业,获得20%股权。


这本是一桩双赢的生意,然而履约过程中,双方却渐生嫌隙。


2011年,信达投资公开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挂牌转让其持有的信达置业股权,2011年经过一次流拍后,2012年10月31日,中信国安集团以13.6亿元公开摘牌取得了信达置业100%股权。


庄胜地产得知后“勃然大怒”,2013年12月一纸文书将将信达投资、信达置业和信达北京分公司诉至北京市高院,双方矛盾全面爆发。


庄胜地产要求解除双方签订的项目转让合作框架协议及补充协议,返还地块项目权益、移交项目资料,并向信达方面索赔10亿元违约金。而信达投资方面反诉要求庄胜地方开具项目转让发票,向信达置业移交项目拆迁资料。
2014年12月18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驳回了庄胜地产全部请求,支持了信达方面的全部反诉;随后,庄胜公司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


上诉的结果发生惊天逆转。2017年3月24日,最高院二审作出改判决定,认为信达投资构成违约,支付10亿元的违约金,并解除之前合同,庄胜公司返还信达的投资27亿元。
二审判决后,信达投资、信达置业及信达北京分公司一致认为二审判决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错误,于2017年4月6日再次提交再审申请。2017年4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受理。近日,信达投资收到最高人民法院裁定,决定再审。


信达投资既已拿下地块,为何又要转卖?



信达似乎把房地产开发想得过于简单。


《华夏时报》报道称,信达资产之所以投入重金做地产,是因为其不良贷款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投资房地产成为手握重金的信达资产避险的不二选择。从上世纪90年代中国信达资产从建行剥离部分不良房地产资产组建信达地产以来,信达地产一直是母公司中国信达处理不良资产的一个重要平台。


然而,信达资产尽管在不良资产处置领域经验丰富,却缺乏房地产操盘经验,所以开发立项进行得并不顺利,有些力不从心。


这一绝版地块已经烂尾十余年之久。住户之间流水横流,脏乱无序,与老破旧的城中村并无二致。
 
信达投资方面表示,随着房价水涨船高,拆迁难度极大,两年多的一级开发期间,他们仅拆迁了10余户居民,项目的开发立项工作又遇到极大障碍,“当时因为政策的原因,项目的容积率可能由原来的4.2调整至2.8,这意味着我们未来的可售面积少上很多,账都算不出来。”

接盘方有苦难言



接盘方中信国安自然有苦难言

这原本是信达与庄胜地产之间的纠纷,中信国安原本也以为接了一个质优价廉的项目,没想到却成了“烫手山芋”

中信国安摘牌后,为了A-G地块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推进拆迁工作和区域环境改善工作,经过近5年的运作,终于在2017年1月完成了近400户居民、6家企业的拆迁工作,并于2017年3月22日取得了土地证,前后投资约200亿元。


“国安府”项目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外大街东侧,西邻北京庄胜崇光百货,东接琉璃厂西街,总建筑面积为46万平方米,是二环内在建的唯一住宅项目。该项目是国安集团参与西城区旧城改造的典范工程,被列入2013年西城区重点项目。项目总用地面积7.15公顷,地上规模29.9万平米,总建筑规模45.6万平米。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会改变宣东地区落后的城市面貌,而且会为近1000户居民改善生活质量和住房条件。

因为地段资源难以复制等优势, 2014年国安府首次开盘时,绝大部分房源便被一抢而空。公开资料显示,“国安府”已售一期住宅110户,价格达到8万/平,销售额近20亿元。


辛辛苦苦拉扯大的“女儿”,如今被法院要求“拱手让人”,怎会心甘情愿?


在一则《关于恳请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协调解决中信国安集团有限公司重组过程中有关问题的函》中,国安集团表示,国安府房地产项目受诉讼影响,暂时无法销售、实现资金回笼,进一步影响了国安集团的财务状况,加剧流动性问题。为此,中信集团恳请尽快对国安府项目再审案件正式立案,推动解决国安府项目的诉讼问题。


所以,在这宗错综复杂的案件里,谁才是最大的受害者呢?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信息,除署名外,均来源于互联网等公开渠道,版权归原著作权人或机构所有。我们尊重版权保护,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谢谢!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