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盛-金融投资法律服务

千亿阳光集团将制定重组计划!昔日世界500强是如何从并购之王走向爆雷重组的?

2022-03-28 法盛-金融投资法律服务

法盛金融投资

       致力于分享金融与不良资产、投融资并购、房地产与城市更新、基金资管、资本市场、公司纠纷、税务筹划及疑难案例等干货。



3月11日,阳光城(000671.SZ)的控股股东福建阳光集团公告称,2022年和2024年票据的未偿付本金金额分别为1.059亿美元和3亿美元,公司尚未支付2022年票据本息(2月20日到期)以及尚未于30天宽限期内(2月4日)支付2024年票据的利息。


福建阳光集团表示,由于宏观经济环境、房地产和金融业监管规定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等诸多因素的不利影响,公司正面临短暂的现金流问题。另外,由于上述两支债券的未偿付可能会触发公司其他现有离岸融资项目的加速偿还。公司正在评估资产和预期现金流,制定整体重组计划。



图片


阳光集团最大的资产千亿房企阳光城双双爆雷


阳光集团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辅以贸易、环保设备制造和民办教育业务的民营企业。


阳光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主要有阳光城和龙净环保,其现金流主要来自运营子公司,其中阳光城占阳光集团总资产的85%以上。


图片

2021年11月,阳光集团美元债YANGOG 11.875 05/10/23付息违约,且在30天宽限期后仍未支付票息,发生实质性违约。


截至到2021年第三季度,阳光集团总资产为4433.79亿元,总负债3715.53亿元,净资产718.26亿元,资产负债率83.8%。


阳光集团流动负债有2904.12亿元,主要为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其一年内到期的短期负债有352.36亿元。


相较于短期负债规模,阳光集团的资金流较为紧张。截至今年三季末,其账上货币资金有317.86亿元,不足以覆盖短债,短期偿债压力较大。


阳光集团子公司,千亿房企阳光城于今年2月也发生实质性违约。

2022年2月17日晚,阳光城披露公告称,公司存续规模分别为3亿美元和3.57亿美元的两笔美元债未能按在30日豁免期内(即2022年2月15日)支付利息,合计约2726万美元,构成实质性违约。


阳光城表示,近期,阳光集团正通过处置资产、请求金融机构及政府支持等措施积极自救,但受宏观经济环境、金融行业监管环境、新冠疫情及行业政策调控等多项因素的不利影响,阳光集团仍面临阶段性的流动性问题,并面临诉讼、仲裁、资产被冻结等影响正常经营的不确定事项。


截至报告日,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累计被冻结424,419,864股,占所持公司股份比例25.02%,占公司总股本比例10.25%。


在资产处置上,截至2021年9月末,阳光城主要资产包括:货币资金271.80亿元、其他应收款536.04亿元、存货账面价值2013.88亿元、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290.72亿元,上述四项资产占同期总资产的比例为83%。不过,其中有占比较高的受限资产,截至2021年6月末,受限资产账面价值合计为1215.20亿元,占资产总额的比例为34%。


去年前三季度,阳光城仍然保持了黑马身姿。前9个月累计实现销售额1539.07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7成。9月实现销售额209.09亿元,同比增长11.3%,环比增长9.9%,是全国39家典型上市房企中唯一一家同比、环比双增的企业。


但是,四季度,公司仍然没能逆转行业的冰封之势,三个月销售额没有突破300亿元。最终,全年销售额1838.10亿元,同比下降了15.7%。今年1月,公司销售金额67.10亿元,同比下降了53.9%,延续了去年四季度的下滑趋势。


1月底公司披露业绩预告,因业务结算规模下降和计提货跌价准备,预计2021年亏损45亿元-58亿元,剔除资产收益后,预计扣非亏损将达到73-86亿元。


截至目前,公司流动性枯竭,未能在宽限期内偿付两笔境外债利息,将面临大批量存续境内债触发交叉违约的严重情况。但公司仍然在努力化解全面触发交叉违约的极端压力,积极沟通持有人豁免交叉违约条款,旨在稳定公司的正常经营秩序,赢得更多的时间来筹措资金,化解流动性风险。


房地产市场下行,行业资金面临超预期紧缩,再融资市场冻结,公司可动用资金枯竭,长短期偿债压力较大,且目前因境外债利息未能偿付从而引发了大规模交叉违约的情况。


2月28日,招商银行将作为召集人将对阳光城2021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召开持有人会议。已经站在悬崖边上的千亿房企阳光城已经到了非常时刻。债务重组也面临极大挑战。



图片

高管逃离


3月10日,阳光城(000671.SZ)对外披露,公司执行副总裁阚乃桂辞职。资料显示,阚乃桂曾在中海、世茂等头部房企担任高管,加入阳光城后分管合约及运营管理工作,兼任合约管理中心总经理。同时,作为行业资深人士,他还在中国房地产协会担任副会长。


2017年,阳光城老板林腾蛟挖来碧桂园联席总裁、执行董事朱荣斌,出任公司执行董事长、总裁后,力邀吴建斌、阚乃桂、徐爱国等多位拥有中海背景的高管加盟。


2021年底,分管投资业务的执行副总裁徐爱国离职,2022年初传言已久的朱荣斌离职被坐实,引发轩然大波,如今阚乃桂出走,只剩下吴建斌还在坚守。


朱荣斌在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取得硕士学位后,房地产从业经历起步于中海。通过十余年的奋斗,做到了公司董事、主政华东一方。后来,他进入富力担任副总裁,在华南区域干得风生水起。在碧桂园时代,他见证了公司合约销售额从千亿到三千亿的重大跨越,成为地产明星职业经理人。


朱荣斌非常看重阳光城,他曾对外表示,“肯定是最后一站,以后也没人请我了”。2018年初,他以7.15-7.94元/股均价增持公司1075万股,整体投入近8000万元。在他的带领下,2017、2018年阳光城分别突破了千亿和两千亿销售大关。2017年-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从331.63亿元增至821.71亿元,归母净利润由20.62亿元增至52.2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朱荣斌不仅黯然退场,所持股票还亏损过半。2021年底,他通过大宗交易,以3.3元/股,减持454.61万股;递交辞呈的同一天,他再度通过大宗交易,以3.07元/股的均价,顶格减持了391.81万股。辞职之后,他仍然持有1175.44万股阳光城股票。


去年10月,出身于万科的阳光城副总裁兼福建大区总裁徐国宏升任公司执行总裁;3月8日,林腾蛟亲自主持临时股东大会,增选何宏、吴建斌、林晓虎为董事,试图稳定军心。


股东撤退


高管逃离之前,战略股东泰康人寿,已经对公司发出了致命一击。


故事开始于2015年。当时,成立不久的中民投以定增方式进入阳光城,斥资45亿元,持股18.27%,成为当时公司最大单一股东。几年后,中民投自身陷入债务危机,对外转让所持的阳光城股份。


在朱荣斌等人的运作下,泰康人寿入局。


2020年9月,泰康人寿及泰康养老以协议受让方式,拿下阳光城13.53%的股权,交易对价33.78亿元。按照相关协议,泰康系将为公司提供资源及资金支持,推动相关业务合作。然而,双方的蜜月期仅仅持续了1年。


去年前三季度,阳光城营业收入313.33亿元,但扣非净利润仅为8670.14万元,同比下降96.89%,公司不得已拿物业公司和万物云换股实现净利润25.31亿元,才让账面不至于太难看。


随即,泰康系两位董事陈奕伦、姜佳立向董事会开炮,对三季报提出异议,要求公司管理层对经营恶化给出合理解释。一个多月之后,泰康人寿对阳光城管理层的不满,终于演变成了股权层面的实质行动。


2021年12月27日,泰康人寿及泰康养老将所持阳光城7.41%的股份,以3.05元/股的价格(收盘价打九折)对外转让,泰康养老又以同样的价格,通过大宗交易转让阳光城2%的股份。泰康系持有的阳光城股份,由13.46%骤降至3.997%。牵手一年,折损近半。

经过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房地产行业调整,阳光城历经业绩恶化、战略股东撤退、核心人物出走、流动性危机爆发,公司股价持续承压。


实际控制人林腾蛟持有的股份多次因股权质押而被动减持,给仍在阳光城背后坚守(被套牢)的中小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3月10日,公司对外披露,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阳光集团、东方信隆、康田实业,持有的上市公司合计9.94%的股份,因财产保全,被上海、厦门、福州等地法院冻结。


“并购之王”&昔日世界500强


1995年,27岁的林腾蛟从新加坡留学归来,在福州投资创办了阳光集团。


次年,林腾蛟成立阳光房地产,进入地产行业,后又涉足教育行业。

2002年,林腾蛟收购上市公司石狮新发,阳光城实现借壳上市,这也是阳光集团第一次进入资本市场,林腾蛟也迎来了回国创业后事业的第一次“起飞”。


图片

阳光控股董事局主席林腾蛟


同年,阳光集团以4549万元入主实达网络,进军IT行业。2012年,阳光城把总部从福州迁到上海,阳光集团的房地产业务把触角伸向全国。


“迁都”上海的阳光城,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销售规模从2012年的20亿元迅速增长至2015年的200亿元,三年时间增长近10倍,位列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第29名,成功让阳光城跻身并领跑房企第二梯队。


2016年,阳光集团凭借236.57亿美元营收首次跻身《财富》“世界500强”,位列榜单第459位,林腾蛟一时间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


2017年6月,阳光集团收购了全球最大的大气环保装备制造企业——龙净环保。而闽商一直在争取的民营银行——华通银行也在2017年开业,林腾蛟正是银行的发起人之一。


在并购龙净环保之后,“阳光系”旗下完整布局阳光金控(银行、保险、证券全牌照)、阳光教育(幼教连锁、K12学校连锁及福州大学阳光学院)、阳光医疗(综合性医院及专科医院)、阳光物产(能源、国际贸易、大宗商品)、阳光城以及环保集团等六大产业集团。

可以说,林腾蛟实际控制的阳光控股,已成为中国巨型投资控股集团。


结语:房地产企业在前面十几年的时间里,猛加杠杆,一再加大赌注,号称赌国运。结果十赌九赢,却在最后一次输掉赌局,再无翻身机会。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信息,除署名外,均来源于互联网等公开渠道,版权归原著作权人或机构所有。我们尊重版权保护,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谢谢!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