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盛-金融投资法律服务

【天使说】秦捷:别辜负这个技术创业的黄金时代!

2016-01-15 法盛-金融投资法律服务

欢迎关注“法盛-金融投资法律实务”微信公众账号!

法盛-金融投资法律实务(ID:wangblawyer)

广东法盛律师事务所为不良资产投资收购、经营处置以及资管证券、基金信托等金融业务提供专业法律服务;提供股权投融资、并购重组、公司控制权解决方案,提供房地产合作、开发、转让纠纷法律服务;提供税务筹划、税务争议解决、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服务。诚邀各界人士的交流与合作!

 

秦捷先生是云天使基金的创始人,他从事凝聚态物理研究五年多,在德国获得博士学位后转入TMT行业至今超过十多年,先后在中国网通担任产品开发、销售、运营管理及战略方面的职务。之后在移动支付和数字媒体领域的两家互联网公司任首席运营官。七年前进入风险投资领域,曾经是宽带资本和北京云基地投后管理的负责人。秦捷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并在德国汉诺威大学获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2015年11月29日,天使茶馆推出天使大讲堂第一期(北京),秦捷先生作为导师之一,给学员分享了IT技术投资的趋势和方向(之一)。


天使实战学院的各位学员大家好!我是云天使基金的秦捷,这是一支非常年轻的小基金,2013年1月份成立,由红杉资本、宽带资本、北极光创投、金沙江创投及双湖投资等投资机构出资成立的一个天使基金。在2011年、2012年的时候,国内的云计算、物联网刚刚开始兴起,在这些技术导向的市场里,B轮和C轮项目非常少,大部分项目都在早期,给我们出资的这些基金都期望能够比较早发现、锁定项目。我们基金通过两年的运作,总体来讲效果还不错,投了20个项目,其中12个项目融到了A轮,甚至B轮。现在我们做了第二期基金,已经投了4个项目。因为我们基金的定位主要是IT技术导向,我今天就跟大家分享这个领域的投资机会。

资本寒冬:泡沫还是繁荣?

2015年5、6月份以后,整个资本市场,尤其早期资本市场很冷,有很多很多说法:有很多拿到A轮融资的项目,到了B轮基本已经很少能融到资,出现“B轮死”;后来说天使投资的项目,很多也融不到A轮,存在“A轮死”。由于B轮投资人的谨慎,以至于完成A轮融资的很多项目,B轮融资非常困难; A轮投资人的项目B轮很难的市场情况下,他投A轮就非常小心、犹豫了;这种情况继续传导到天使投资人,整个早期投资速度在放慢,甚至有些早期投资机构都放假了!


2014年投资比较热的时候,大家对公司的货币化和盈利不是特别关心,但是现在所有投资人都非常关注公司的收入和盈利,原因是什么?我觉得有三点:


第一,因为有很多传统产业的钱进入互联网、TMT领域的人民币投资基金, A股的大跌导致很多LP的资金非常紧张。


第二,有很多国外投资机构不太看好中国的经济,导致美元基金募资不是特别容易。


第三,早期投资机构自己造成的尴尬局面。2014年最热的领域是O2O,估值非常高。但2015年以后,这些项目整体运营情况不是很好,造成一个连锁反应:项目越来越多、估值越来越低、投资人越来越不敢投。


但也有不少人认为,这次资本寒冬跟2000年互联网泡沫是不一样的。实际上,由于技术的发展,现在技术的成本仅为15年前的百分之一,尤其是云计算发展,使得创业成本降低非常多;同样,由于技术的发展,编程的效率比15年前提高了十倍;另外,硅谷的市场规模扩大了50倍,而中国的市场规模扩大了100倍都不止。


2001年的时候,互联网商业的模式主要是以信息为主的门户模式,比如新浪、搜狐和网易三大门户,但今天互联网的模式非常多,而且移动互联网带来了各行各业的变革都非常大。我们看到,现在软件在吃掉整个世界,这个说法是硅谷一家非常著名投资机构提出来的,大多数的风险投资和创业者都认同。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企业运行的方方面面,包括媒体、购物、社交、金融服务、娱乐等等,实际上都发生巨大的变化,或者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但这些变化的背后,真正的驱动力就是软件。


四大颠覆性技术

具体讲,这十几年互联网、信息产业发生了什么变化?应该说最近二十年,很多关键领域,在技术上有很多突破性进展,大致包括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我认为这四大技术是具有颠覆性的。


云计算。云计算包括云计算技术和云服务这两个方向,云计算技术是把硬件和软件通过网络提供,而云服务的关键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把存储、计算和网络资源变成可以弹性提供;第二是平行计算,同时多台或者大量的计算机一块来解决同一个问题;第三是分布存储,将系统本身进行分布式存储,让整个文件安全得到保障。


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有很多APP真正的计算都在云端,而且移动终端不光是手机,还包括未来的可穿戴设备,或者人身上的任何可以连接互联网的终端。移动互联网给社会带来最重要的变化,是使个人传感器化,也就是说我们原来在PC时代上网,每个人都是匿名的(虽然大数据技术可以对某些IP进行画像),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有自己的手机号、有LBS给他定位,每个人实际上就像戴了一个传感器一样。现在所有的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或者商业模式,都跟这个有关。所以它产生了大量的新的产品和服务。我们过去没有的东西,现在用移动互联网都可以拥有,因为人可以被跟踪,客户可以被管理,移动互联网这项技术本身带来的市场规模到2025年会比云计算还大,大概每年有11万亿美元。


大数据。大家都知道商业智能(BS)实际上几十年前就存在了,很多像沃尔玛这种的大公司都有商业智能的应用,实际上就是对自己的市场进行分析。但是大数据跟商业智能最大的不同主要在于几点:


第一,数据量是过去商业智能无法比拟的,现在两天产生的数据可能等于过去50年产生的数据。


第二,很多数据的处理要实时进行。


第三,商业智能往往是对过去的情况进行一些统计分析,但大数据带来的是对未来的预测。也就是说,大数据可以通过对已知数据量的分析,找出内在的一些经验,并能够对未来进行分析。


第四,最重要的一点,大数据加上机器学习,相当于人类学习自己过去的经验,机器通过不断的大数据训练,可以变成跟人一样,也就是说“大数据+机器学习”就等于“人工智能”。


我们可以想象未来几十年,有很多需要人类处理的、知识型的工作,可以由大数据或者机器来处理。人工智能最关键的一点,它能够像人一样,对很多非结构化的事件(比如看到一个图像),迅速进行判断和命令。


物联网。物联网总体来讲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实际上是解决的是物与物的连接,主要是进行数据采集、监控、决策以及过程优化。比如说智能电网,其中的核心是传感器、执行器、数据网络、再加上计电系统,这些可以嵌入到任何硬件里,让几乎所有的物体都联网起来。


所以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是未来的大方向,可能对整个的社会,尤其是智慧城市、制造业、医疗等都能带来非常大的变化。

 

全栈型创业公司

最近在创业的环境下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叫做全栈型创业公司。现在有四家公司非常有名:苹果、小米、AirB&B和Uber,他们的共同特点,做的都是全栈型创业。苹果是第一个尝试这么做的,苹果与微软最大的区别,是苹果把整个产业通吃了,从芯片、到iOS操作系统、到App、到手机终端,甚至到零售,苹果都自己做。而微软做什么呢?微软主要是做操作系统和操作系统上的一些平台服务(PasS)。最后的结果大家也知道,现在微软也开始出自己的Pad终端、手机、硬件、应用等。


为什么要做全栈型创业呢?


第一,绕过传统企业对新技术的对抗。如果Uber把自己平台和大数据分析系统卖给一家出租车公司,卖不了多少钱。另外,这家出租车公司有没有相应的技术力量能来维护软件平台系统也很难。因此,如果一家创业公司能够绕过传统企业对新技术对抗,实际上可能更容易做大、做强。


第二,技术价值的最大化。技术本身是非常值钱的,但是如果只是以项目的形式卖给企业级终端客户的话,实际上赚不了多少钱,因为它的议价能力比你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自己拥有这项技术,自己做就让技术价值最大化了。


第三,直接从用户那里获得正确的数据。你还能够直接从市场上获得最终客户的信息,以及客户在产品使用方面的数据,但如果直接把软件卖给一家运营公司,你很难知道这款软件真正的使用情况。


第四,更好的用户体验。如果是全栈型创业,通过获取更多的用户使用数据,然后修改产品,得到更好的体验,能够做到循环迭代,所以威力是非常大的。这种公司成功以后,非常难以被模仿,而且往往是改变行业规则的公司。

技术投资的黄金时代

产业生态角度。大家都说硅谷是创新的中心,其实硅谷真正的创新开始于二战之后的六、七十年代。硅谷当时的计算机、软件产业的发展是跟过去半导体的发展有很大相关性,因为二战的时候,有很多军工企业都做雷达、半导体、电子管……,二战以后这些军工企业必须转成民用,也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扶持。有很多企业都生产民用产品了,变成电子产品公司、半导体公司,最著名的就是仙童半导体(Fairchild Semiconductor)公司,后来从仙童半导体出来的工程师,创造了38家上市公司,出现了惠普、柯达、通用电器等等伟大的公司。中国也是类似的情况,只不过产业可能不太一样。在互联网和电子元器件产业,中国现在是比较发达的,比如出现了BAT、华为等优秀的企业。


人才市场角度。中国的很多优秀的大公司,人才天天都在往外走。每年从大公司出来创业的人成千上万。这种现象跟美国五、六十年代是差不太多的,那个时候美国的人才市场里出现的是物理学家、无线电方面的专家。而只我们现在的规模更大,中国现在每年大概有超过300万理工科毕业生,还有大量的软件、硬件方面的工程师,人才市场相对非常成熟。


商业环境角度。中国现在的变化也很大,一是市场比较大,二是国家经济转型的政策倾斜非常明显,再加上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二十年前在中国卖软件是不赚钱的,那时候做通信或IT的人都知道,软件要搭着硬件卖,硬件才能赚钱,软件是不要钱的。但现在,一套软件系统动辄上千万情况很多,软件和知识产权的保护逐步在完善,中国的商业环境也在变得非常有利于技术型的创业。


风险投资角度。现在的中国,比六十年代的美国要好,现在大大小小中国的商业投资机构已经超过一万家了。但在硅谷,当时真正的风险投资很少,红杉和KPCB这些最著名的风险投资机构是在1972年成立的。我觉得中国的技术创业,或者说技术创新的黄金时代应该已经到了!


(未完待续……)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信息,除署名外,均来源于互联网等公开渠道,版权归原著作权人或机构所有。我们尊重版权保护,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谢谢!(联系电话:020-85201361,邮箱:wangblawyer@sohu.com)

 

举报